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38期·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23-8-7 8:50:20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8期

柴黄洋子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在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大国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的发展,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加彰显,想法更加多元。单纯依靠主课堂、主阵地运行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起“00后”受教育者的故意忽视和阻抗逆反心理。本文主要探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革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予以参考。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立足于关注学生、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指依照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培育大国工匠精神的关键一招。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大一部分通过开会、上课、讲座等形式开展,重在通过显性直接的方式强调观点和理论,“配方陈旧”,带有一定强制性,师生关系矛盾凸显情况偶见,缺乏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不足,没有做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育,难以引发学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难度,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也呈现许多特点,比如喜欢实践课多于理论课,喜欢动手参与多于被动灌输,喜欢被鼓励多于被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索和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尤为重要。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改善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与生活相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预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活动设计,营造特定氛围和情境,通过共同商讨、心理辅导,处理小组成员共同的发展困惑或者心理困惑。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真正作为教育主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内容,激发其对社会主流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价值体系等认同的内部动机。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思想与心理活动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教育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从业者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模式,有利于建立充满真诚、温暖、尊重、热情的教育氛围,让老师更贴近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是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性

(一)“说教型”灌输法的局限性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常常表现为“说教型”灌输式方法,本质为教师单向度地向学生传播与输送思想信息,更多注重学生认知层面的记忆,比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记,却忽略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认同,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入心入脑关注不足。这种“我说你记、我说你做”的教育方法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误解。“灌输”理论实质是人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由外向内进行输送教育,它是一种教育原则,而不是具体的教育方法。但当思政工作者将这一基本理念误认为是“说教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时,就会造成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互动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传递,导致“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人到心没到”的现象层出不穷,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兴趣低;若用强硬态度要求学生听,则更易导致教育对象的反感和拒斥。此外,学生的听课效果和态度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业者的成就感,造成教师的力不从心,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感性型”经验法的局限性

许多“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和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学习热情不高等现象,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常建立在对感性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把老办法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千篇一律地简单套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之中,忽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基于校园文化的集体活动比较热衷的现象,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造性、系统性及科学性,没有把握学生多样的思想动态、心理动态,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小、课堂活跃度弱、互动参与率低。“感性型”经验法没有充分考虑个体有支配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单纯命令式的信息传递常常引起人的厌倦甚至抵抗。此类方法忽视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特别是面对目前“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无法对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心理困惑群体采取有效的方法,缺乏灵活富有创造性的方式,矛盾突出,目前困境逐渐凸显。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

(一)行之有效

团体心理辅导是将一定数量有共同成长需求的学生组织成团队,结合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有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00后”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迅速地拉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团委老师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重视、被信任。此种方法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的温暖氛围,可落实学生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学生主体性,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灌输说教状态,真正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取”,提升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及趣味性,在节约谈心谈话时间、优化教师资源利用、提升工作效率、高效率解决一些较迫切的问题等方面具有优越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大提升。

(二)潜移默化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理论灌输、榜样引领、观看爱国电影等单一模式,这些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从认知层面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念,但无法保证由“知”到“行”的过程连贯,即难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自助互助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心理潜能,能够保证连贯完成“知、情、意、行”的德育教育全过程,填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不仅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还有助于消除学生阻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接受专业培训后可以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引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价值观教育中,在拉近师生、生生距离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应用

(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适宜于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班级日常管理中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班集体建设。凝聚力建设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凝聚力为良好的班风、学风等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可以满足“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强烈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供支撑力量来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班级成员离散性较高的现状,在团体心理辅导理念和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设计一些诸如“飞鸽传书”“蜈蚣翻身”“齐心协力”“共同作画”等活动,从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等角度入手,增强同学们彼此间的接纳与信任。尤其是在分组对抗类活动中,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团队目标,团结一致为同一目标奋斗,在分担目标责任过程中体验团队归属感。这些活动可以营造近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当学生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后,他们就会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易与同班同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把从团体心理辅导中获得的技巧、力量和资源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效果上较开班会、谈心谈话等更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促进了班集体和谐氛围的营造。

(二)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对学习材料、技能技巧和外界信息的认知、模仿、吸收、编码、储存、整合、优化、提取、使用和创新的能力和本领。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事关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事关大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与他们的成绩、就业、人格等息息相关。刚刚走进高职校园的一年级新生,面对与中学学习迥然相异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常常表现为自制力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沉迷游戏等现象。因此,他们必须对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作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大学生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超效技能”“一分钟的意义”“时间馅饼”“成长三重奏”等活动,通过层次递进的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使其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找到合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成长。

(三)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重要保证,可以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更多的心理支持,从而促进人全面而健康的发展。“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不善于沟通,导致宿舍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心理普查回访及日常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和沟通技巧缺乏的现象呈高发趋势。团体心理辅导相较于个体心理咨询,在充分利用团体成员间的参照效应和互助效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了模拟的社会和人际情境,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互动与活动后的体验分享与总结升华,使人际沟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不断强化。我们可以设计诸如“传话筒”“我说你做”“心有千千结”“镜中人”等活动,在充满信任的良好团体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使同学们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社交技巧,比如微笑、赞美、倾听、共情、感恩表达、情绪控制、拒绝技巧等,还可以在团体情境中互相学习,提高人际敏感性,体验良好人际互动带来的积极情感,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个人性格、兴趣、人格类型的不同,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初步规划自身未来工作和生活方向,明确人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生涯抉择从进入大学的那天便开始了,比如转专业的抉择、参加社团活动的抉择、转本还是就业的抉择、就业方向的抉择等等,但很多同学都表示对于未来充满迷茫。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方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生涯实践活动不足、专业教师队伍人才短缺等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基于霍兰德六边形理论、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帕金森职业人匹配理论设计诸如“我的生涯我觉察”“职业兴趣岛”“生涯探索”“职业价值观拍卖”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自我探索,在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专业和职业的联系,思考和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由外而内地产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提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尽快完成由“温室花朵”向“社会人”的转变。

(五)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价值观教育目标上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致,但在方法上更加灵活。它不主张学生被动聆听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团体情境中学生的互动、反思与分享,促其“自我反省”,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团体心理辅导既能使参与其中的同学们主动接受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又能使大家在团体情境中互相支持、集思广益,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并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彼此碰撞、交融,共同探寻正确的价值观。以感恩教育为例,我们可以设计“爱从表白开始”“心理情景剧《让座》”“感恩存折”等活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和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受人之恩”的情感体验,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他人的帮助之恩,培养“知恩、报恩”的感恩意识,进而发展出提升自己感恩能力的内在动力并在实践中转化为感恩行为。另外,以大学生生命教育为例,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模拟生命中各种挑战应对代替口头“苍白”强调生命的重要性,设计“生命的感悟”“生命曲线”“我最宝贵的五样”“灾难逃生”等活动,体验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说教型向互动型转变,由感性型向科学型转变,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渗透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