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9期·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质量分析

2022-7-6 13:27:32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9期

刘昌铖 桂晶晶

[关键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项目“OBE理论视域下广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pdjh2021b0747);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慢就业现象下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2021WQNCX152)

[作者简介] 刘昌铖(1999—),男,江西南昌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科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桂晶晶(1989—),女,江西九江人,硕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38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181-04 [收稿日期] 2021-10-20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社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2021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2021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行动,要求突出市场就业导向[2]。由此可知,现阶段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动态和就业特点等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就业数据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论文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官网(以下简称官网)。该网站是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使用的新系统,该系统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招聘平台和全业务的就业创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是广东省最权威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统计平台。本文选择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毕业生人数共计459人。

一、毕业生就业数据基本情况分析

1.各专业就业统计率。汽车工程学院共开设5个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二分段)、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二分段)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三个专业就业率为100%,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业率为99.2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率最低,为98.98%。但汽车工程学院整体就业率高,为99.63%。

2.毕业去向类型。官网将毕业生去向共划分为15个类型,但高职院校运用较多的为以下7个类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境内升学、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应征义务兵、待就业。其中境内升学是指专插本成功。官网数据显示共有391人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占比85.2%。这是因为目前官网统计的数据是初次就业率数据,因为当时学生尚未毕业,还未拿到毕业证,所以很多公司选择跟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协议书中明确规定该协议书有效期为一年。在我国升学人数为49人,占比10.7%。此外,我们发现自主创业、应征义务兵、自由职业人数较少,目前仍有2人尚未就业。

3.各专业境内升学人数对比。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国内升学人数最多,为19人,升学比例为19.39%;其次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国内升学人数17人,升学比例为13.49%;再次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国内升学人数9人,升学比例为10.11%。升学人数和升学比例最低的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二分段)专业,分别为2.94%和2.27%。仔细对比各专业就业统计率和各专业国内升学人數,我们发现就业率最高的3个专业反而国内升学人数少,升学比例低;就业率最低的2个专业反而国内升学人数多,升学比例高。这一数据说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选择国内升学的人数会较多。同时,反映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所以,会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在提升自身学历的同时延缓加入“就业大军”的时间。

4.专业对口率。在官网统计中,专业对口率统计数据是将国内升学人数计入统计总数,但不算入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主要是指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比例。根据官网数据显示,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91.18%。这一数据意味着91.18%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次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二分段)专业,为90.91%;再次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83.15%;排在最后2名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别为78.57%和76.53%。仔细观察发现,国内升学人数多的专业其专业对口率低,这与国内升学人数不计入专业对口范围有关。

5.工作单位性质。在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性质方面,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2人,占比0.44%;在私营企业工作384人,占比83.66%;在国有企业工作71人,占比15.47%,目前仍有2人未就业,占比0.44%。可见汽车工程学院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私营企业工作,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数较少,而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少之又少,仅有2人。这可能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有限有关,再加上学历不高;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大型企业,青睐与招聘高学历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只能更多的选择在私营企业工作,因为私营企业不注重学历;而且,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相关工作,例如销售工作。

6.工作区域。根据官网数据显示,汽车工程学院96.73%的毕业生选择在广东就业,其中选择在广东就业比例最高的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别为99.21%和97.96%。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录取学生的生源地有关,目前汽车工程学院所录取的学生中,90%左右的生源为广东省,因此毕业后学生更多會选择在广东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此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高学历层次人才相比十分有限,而去外省的话不一定会找到好的工作,所以更多的毕业生愿意留在本省工作。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虽然从整体上呈现出较高就业率,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待遇和薪酬等比较低,普遍以从事基层销售行业为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如下。

(一)“唯就业率”的评价标准引起的畸形导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评价体系中,实行的是“就业率”评价标准。“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等。目前我们国家将就业率的高低作为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考核和评价指标。因此,上级就业部门分别对各高职院校实行8月的初次就业率统计和12月的最终就业率统计。

在这种“唯就业率”的评价标准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部门则倾向于追求高就业率,采取方式方法督促毕业生尽快就业、尽早就业。此时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部门更多的是关注毕业生是否已就业,而不是关注毕业生的工作质量、工作岗位技术含量和就业质量等。对于未就业的毕业生往往采取专人跟进,做学生思想工作,督促其尽早就业。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容易出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

(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兴起,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在不断改变。近几年涌现出一批新兴行业,例如网络主播、智能机器人、养老护理行业等,此时许多传统行业也在加速转型,市场人才需求方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改变。但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及时调整,所以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出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此时对于人才需求方而言,招不到适合的人才,也就是所谓的供需不平衡;最终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呈现出“有业难就、无业可就”[3]的反常现象。

(三)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偏见

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被视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读书的场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低于本科院校。所以社会和企业往往会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贴上“不够优秀”的标签,这一现象在企业人才招聘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许多企业在人才招聘通知中写明学历要求,目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私企等均倾向于招聘学历高的毕业生,因此留给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数量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只能选择技术含量低、学历要求低的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因为学历和社会偏见等因素,被排除在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大门之外。

(四)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不高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水平的提高,学生基本都配备智能手机和电脑设备等。在校学习期间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过多的沉迷于玩游戏、刷手机等,尤其是课堂期间,学生普遍是低头族、玩手机现象严重,无心求学,因此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再加上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和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快要毕业时都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和能做什么工作。学生不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导致自身在与其他高学历层次毕业生竞争时,因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一)国家层面上改变“唯就业率”评价标准

国家层面应修订和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就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唯就业”评价标准,减少就业率考核占比,纳入就业质量考核指标,制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国家政府层面可制定就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和鼓励各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关注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综合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校层面上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本就以就业为导向,理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建议各高职院校应紧密围绕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脚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将以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为导向,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培养人才。同时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采取与企业集团化办学、订单班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时注重企业参与,与企业合作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建立供需方耦合的动态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建议各高职院校持续开展毕业生跟踪工作,尤其是开展毕业5~10年优秀毕业生的就业跟踪,了解此类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特征等,并据此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三)企业层面上招聘需求不合理

企业应积极担当起社会责任,主动与高职院校合作,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建立起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应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可充分运用高职院校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同时企业可量身定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规划和岗位需求,所培养出的学生能为企业所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此外,建议企业应给予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多的包容性,减少社会偏见,扭转“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给予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四)学生层面上提高自身核心就业力

学生应在充分认知自我的情况下找准自身定位,开展职业规划,尽早建立职业目标。在校期间围绕职业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项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方式提升自身職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严峻形势,摒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认知弱点,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努力实现自身就业能力与就业岗位需求相匹配,为自己能够更快融入企业环境、更快适应岗位需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而保驾护航。